今天是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 农历乙巳 蛇年 八月廿三  北京: 晴转多云 南风3-4级转东南风小于3级 20℃~32℃
AI 时代 智启未来—— 北京雷锋小学 AI 通识第一课
发布时间:2025/9/21 21:22:00 访问次数:53

  当今时代,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、学习和未来。从这个学期开始,人工智能通识课将正式走进每一间教室。为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兴趣,北京雷锋小学特别开展 “AI 时代 智启未来” 人工智能通识第一课活动,特邀清华大学与新疆大学联合培养博士、清华大中小学《人工智能通识》编委、北京市海淀区人工智能实验班特聘教师李鹏琦主讲,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兼具知识深度与互动趣味的科技启蒙课。



  课堂伊始,李鹏琦博士以生动的 AI 对话案例切入,通过展示 DeepSeek 解答亲属关系问题、ChatGPT 创作趣味诗句等互动场景,让同学们直观感受 “人工智能理解语言、回应需求” 的核心能力,瞬间点燃课堂参与热情。随后,李博士围绕 “什么是人工智能” 这一核心问题,从历史、原理、应用三个维度展开讲解:在历史脉络部分,他带领同学们回溯从《列子&<2539;汤问》中偃师制作的 “机器人”,到阿基米德提水器、张衡地动仪等古代 “智能工具”,再到亚里士多德逻辑学、乔治&<2539;布尔 “思维数学化” 理论的思想奠基,清晰梳理人工智能从 “千年梦想” 到 “科学起点” 的演进过程。
  在技术原理层面,重点介绍艾伦&<2539;图灵的理论贡献、1946 年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 ENIAC 的诞生,以及 1956 年达特茅斯会议标志人工智能正式 “登上历史舞台” 的关键节点,并最终给出核心定义 ——“人工智能是用计算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科学”。
  在现实应用环节,李博士结合同学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提问 “电饭锅自动断电算人工智能吗”,引导大家辨析 “机械自动化” 与 “智能模拟” 的本质区别,同时展示 AI 在医学(AlphaFold 预测蛋白质结构、设计癌症疫苗)、气象(GenCast 8 分钟完成 15 天高精度天气预报)等领域的突破性成果,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 “人工智能已成为基础工具,悄然融入生活各领域”。
  课程后半段的互动讨论环节,李鹏琦博士围绕 “人工智能是机器人吗”“人工智能是编程吗”“人工智能会超过人类吗” 三个核心议题,与同学们展开热烈交流。针对 “AI 与机器人的区别”,他通过案例说明 “机器人是 AI 的载体之一,AI 更核心的是背后的智能算法”;对于 “AI 与编程的关系”,结合 Scratch 编程界面解释 “编程是实现 AI 的手段,AI 具备自主学习、模拟智能的更高阶能力”;面对 “AI 是否会超越人类” 的疑问,他鼓励同学们以辩证视角看待科技发展,既要保持对技术进步的期待,也要树立 “人类主导科技、推动科技向善” 的责任意识。



  此次 AI 通识第一课,不仅为雷锋小学的同学们打开了了解人工智能的大门,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科学探索的种子。学校表示,未来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,引入更多优质资源,助力学生在 AI 时代找准定位、提升素养,成长为兼具创新思维与社会责任感的未来人才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撰稿:龚 元
供图:李戈弋、谢宏森、各班班主任
编辑:谢宏森
初审:佟 珺
终审:李庆杰
推荐】【字体: 】【打印】【关闭